2009年,宁波市人民政府口岸与打击走私办公室在宁波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给口岸工作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以更好地服务企业、服务外贸为目标,大通关建设、电子口岸建设、通关平台建设三管齐下,扩大口岸对外开放和推进国内口岸合作同步推进,文明和谐口岸建设和诚信口岸建设齐抓共管,反走私和海防工作平稳发展,努力优化宁波口岸环境,提升口岸综合竞争力,在打造大口岸、促进大发展等各方面均取得较大进展。尽管受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宁波口岸的发展仍然亮点纷呈。海港口岸货物吞吐量、外贸进出口运量和市内进口贸易额实现同比正增长,海港口岸进口运量、空港旅客吞吐量和货运量实现同比两位数增长,空港进出口货运量、海铁联运集装箱量分别增长28%和35%。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过程中,宁波市口岸打私办认真查找问题,积极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找准了口岸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六个方面主要问题。二是分析了导致这些问题的四个方面重要原因。三是形成了坚持深入调研“找题”,理清口岸科学发展思路;坚持改革创新“破题”,推动口岸打私海防事业可持续发展;坚持统筹兼顾“解题”,开创口岸打私海防工作新局面;坚持文明和谐口岸建设,提升口岸系统整体凝聚力和解题能力的四点共识。四是提出了一系列包括中远期和近期解决问题的主要措施,并进行了初步实践。宁波国际航运服务中心作为宁波市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典型,浙江省、宁波市媒体进行了广泛报道。
2009年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困难的一年,也是口岸形势最严峻的一年,但与中国南方沿海口岸相比,宁波海港、空港口岸的业绩相对较好,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口岸系统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上实实在在跨出了一大步。宁波海关在2008年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深化改革创新,建立了以成立“四大中心”为主的通关机制,2009年又推出“分类通关”改革措施;宁波出入境检验检疫局2009年认真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推动了“管检分离”改革,浙江“两关两检”签署了“省内出口商品通关单直通放行协议”。宁波市口岸打私办组织查验部门和宁波港集团、宁波电子口岸公司,在浙江省内、外大力开展口岸环境宣传推介活动,并与三个腹地省、市签定大通关协议。这些措施有力地提高了通关效率,降低了通关成本。宁波口岸基本达到了2009年初提出的通关环境与上海口岸基本持平的目标。
继续推进宁波海港口岸开放。宁波梅山保税港区、象山石浦港区水陆域开放范围已经南京军区批准。宁波梅山保税港区口岸开放、查验机构设置、人员编制请示已呈报国务院。宁波穿山港区四期集装箱码头对外开放启动验收工作取得进展,宁波穿山北港区货主码头水陆域开放工作正在推进。宁波三星重工3号泊位、青峙化工2号泊位、大榭中石油30万吨油码头通过正式开放验收,宁波穿山港区2号、8号、9号泊位通过临时开放验收。对宁波原开放码头(泊位)进行清理,报浙江省和国家口岸办确认,明确宁波正式开放码头(泊位)情况,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对已开放码头(泊位)生产经营情况进行全面调研,初步掌握了各码头(泊位)的有关情况,并为优化码头(泊位)资源配置提供依据。至2009年底,宁波正式对外开放码头(泊位)为77个,临时开放码头(泊位)为8个;宁波港进出口货物设计吞吐能力达1.53亿吨,进出口集装箱设计吞吐能力达720万标箱。据统计,2009年,海港口岸货物吞吐量实现3.84亿吨,同比增长6.07%;其中外贸进出口运量1.82亿吨,同比增长7.65%。集装箱吞吐量1042.3万标箱,同比减少3.9%;其中,国际箱进出口量911.59万标箱,同比减少5.96%。
继续推进宁波空港经济发展。宁波对台直航航线于2009年8月正式开通,并批准可在宁波落地签证。宁波栎社保税物流中心(B型)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启用,目前运行良好。宁波空港国际快件监管中心(空港通关中心)于2009年10月动工建设。开通宁波至上海进出口货运虚拟航班。宁波海关机场办事处更名为机场海关,进一步增强了监管服务力量。2009年空港旅客吞吐量达到403.14万人次,同比增长12.79%,其中出入境旅客26.32万人次,同比减少14.35%;空港货物吞吐量4.68万吨,同比增长17.78%,其中进出口货运量1.08万吨,同比增长28.01%。
大力推进与腹地口岸的合作。与四川、重庆、江西“两省一市”签订大通关合作协议,启动推进海铁联运工作。首次开通宁波至义乌海铁联运班列,准备开通宁波至温州海铁联运班列。港口联盟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嘉兴港与宁波港合作后,2009年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0万标箱,比2008年翻了一番。宁波与舟山、台州、温州和沿长江口岸合作进一步推进。无水港建设取得突破。上饶、衢州“无水港”正式投入使用,南昌、鹰潭等地“无水港”正在建设之中。在萧山、绍兴“无水港”推行“双重集装箱运输”模式,为企业节约较多运输成本,萧山“双重”模式运量超过2万标箱。
继续推进宁波电子口岸建设。坚持实体口岸与虚拟口岸同步推进,共同促进大口岸建设。宁波电子口岸平台运行平稳,平台传输并处理报关量超过1000万票。注册用户成倍增长,截止2009年12月新增注册用户6322家,累计达到6351家。2008年立项实施“海关集装箱管理系统开发及运行维护系统”的8个项目通过终验收,2009年又立项实施“检验检疫信息服务系统”等8个项目。海关与电子口岸已实现通关业务、信息查询等功能的“一点接入”,检验检疫、海事等正在完善在电子口岸平台上的查询和通关功能。海关、检验检疫等在电子口岸实现“一单多(两)报”系统,正在争取列入国家试点。结合第四方物流平台建设,逐步完善宁波电子口岸信息增值功能。加强与腹地电子口岸合作,已实现与浙江、上海、江西、安徽等电子口岸互联互通,市外注册用户已达582家。
继续加强海防基础设施建设。2009年建成海防视频监控站8个,累计达到11个。宁波市海防监控中心已建成并通过验收,开始实施海防管理监控系统组网工程。发挥海防监控系统的作用,发现和处置可疑船只、海事纠纷、船舶走锚、船舶碰擦等海上治安、安全问题10余起。研究并完成“十二五”海防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的制订工作。开展海防基础设施使用管理情况调研和海防管理队伍业务培训工作,探索海防管理新机制。
大力开展口岸环境宣传推介活动。组织宁波海关、宁波检验检疫局、宁波海事局和宁波市交通局、宁波市外经贸局、宁波港集团、宁波国际物流发展有限公司等抱团出击,在浙江省内10个城市和义乌、成都、南昌等地,先后举办14场口岸环境宣传推介活动,共有近1000家当地重点外贸企业、货代企业、船公司和仓储企业参加。同时,有50余家主流媒体的100多名记者到会采访,报道数超过100余篇(条)。在口岸宣传推介活动中还召开企业座谈会,征求到51条主要涉及口岸通关、代理服务、港口服务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梳理和归并成30条,提交口岸各相关单位进行整改落实。此举有力地扩大了宁波口岸的影响力、辐射力和竞争力。2009年,宁波口岸累计进出口总值达1169.23亿美元,其中宁波以外的企业进出口额为697.1亿美元,占同期口岸进出口地59.2%,比例明显增加。与上海口岸腹地交叉的杭州、金华、衢州、丽水等地从宁波口岸进出的比例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继续推进大通关建设。一是大通关10件实事全面完成。二是继续推进口岸监管服务机制创新。宁波海关深化和完善以设立“四大中心”为主的通关机制改革,有效地实现“既管得住、又通得快”的目标。推行“分类通关”改革措施,对AA类企业进出口、A类企业出口实行“先电子、后纸质”、“先通关、后交单”的通关便利化措施。宁波检验检疫局推分“管检分离”改革和监管模式转变,对省内出口商品到宁波口岸实行通关单直通放行制度改革,积极推进流程优化和再造。针对推出的改革措施,做好有关部门之间以及与港口生产、代理服务单位之间的协调工作,确保运转协调、监管有效、服务高效,让广大外贸生产经营企业充分享受到实实在在的改革成果。三是继续推进服务模式创新。宁波海关物流监管中心实行365*24小时工作制度,查验中心实行加班到晚上22点并确保当天货物加班查毕的制度,出口当班箱准班放行率达到99%以上。宁波检验检疫局全面推行24小时预约检验检疫服务,实行错时上下班制度,在镇海口岸试行24小时检验检疫制度。宁波海事局做好航舶、锚地和危险货物管理,确保宁波口岸安全高效运行。各边检站继续提高服务水平,公安部在北仑边检站召开提高边检服务水平现场会。四是继续推进口岸科技创新。口岸查验单位继续推进信息化建设。集装箱码头基本建成智能卡口,集卡车通过卡口速度由原来的2分钟缩减为30秒。宁波海关在穿山港区安装运行一台“H986”,大幅度提高机检比例。宁波检验检疫局实施“科技兴检”战略,科研成果大幅度增加,标准化工作得到提升,实验室建设进展顺利。
继续构筑“一体两翼”通关平台。宁波国际航运服务中心于2009年2月正式开业,目前已有61家整体单位或窗口单位、800余人进驻,为企业提供便利的“一站式”、“一门式”服务。围绕“一个中心”、“三个平台”的建设目标,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大通关及政务服务平台已基本建成,电子口岸与第四方物流平台进展顺利,航运及企业窗口集聚平台已基本招商完毕。正在研究制订航运交易平台和口岸集中监控平台建设方案。继续加强宁波海港通关中心管理工作,总体运行良好。原宁波空港通关中心运行正常,新宁波空港通关中心(快件监管中心)已开工建设。
继续推进诚信口岸建设。保持打击走私高压态势,反走私形势总体平稳,有效地维护了口岸市场经济秩序。2009年,宁波口岸共查获各类走私违规案件6648起,同比增长 41%;案值17.15亿元,同比增长17 %;涉税2909 万元,同比增长28%。其中刑事立案25起,同比增长31%;案值1.43亿元,同比下降21%;涉税2302万元,同比增长35%。行政立案6623起,案值15.72亿元,其中走私行为案件89起,同比下降8%,违规案件6527起,同比增加42%,其他违法案件7起,同比下降42%。与宁波海关缉私局一起走访部分违规企业和走私企业,调查原因,提出整改对策。组织反走私相关部门开展打击进口旧服装走私专项行动。继续推进诚信企业建设,新评出诚信企业219家,累计达到529家。有关口岸查验单位从管货物、商品为主向管企业、管资信为主转变,对企业实行分类管理,对诚信企业给予较大力度的通关优惠措施,引导和培育企业走诚信之路。
积极做好甲型HINI流感疫情联防联控,口岸防控工作责任落实到位。
宁波国际航运服务中心积极创建文明单位。根据宁波市委十一届八次会议精神和宁波市政府部署,按照三年建成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文明城市示范窗口和宁波文明服务的重要品牌的目标,大力推进宁波国际航运服务中心的文明单位创建工作。一是建立组织体系。组建航运中心党委,组建六个支部(总支、机关党委),制订一系列制度。针对联合型工作性党委的特点,探索开展党建工作,积极领导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成立文明单位创建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有效开展各项创建活动。探索建立工、青、妇等群团组织,成立足球、乒乓球、网球、篮球、摄影书法等协会。二是积极开展各类活动。开展文明窗口评比,共评出6个“文明示范窗口”和20名“文明示范标兵”。宁波检验检疫局国航中心办事处侯颖入选宁波“服务礼仪之星”12个候选人之一。组织入驻单位开展迎春节拨河比赛、元宵猜“灯谜”活动、“三八”妇女活动、演讲比赛、知识竞赛、摄影书法展和一系列体育比赛,参加全市乒乓球比赛、国庆合唱比赛等活动。不仅丰富了入驻人员的业余生活,还起到了凝聚人心的作用。三是做好内外环境建设与管理。建成口岸文化长廊,用图片和文字反映出宁波口岸悠久的历史文化沉淀和改革开放后的飞速发展进程,丰富了口岸文化。建成党、团、工、青、妇活动室和荣誉室。完善乒乓球室和健身房。与宁波市江东区有关街道、学校、企业签订合作共建协议。加强对服务外包单位的管理,促进环境卫生和餐饮工作的改善。四是认真做好迎接文明单位考核检查工作。五是探索建立了新型管理模式。通过一年左右的探索,初步形成了一种合作型的适合宁波国际航运服务中心的管理新模式,即通过党建带动和促进管理,通过创建文明单位来凝聚人心,通过服务外包来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
积极开展文明自建、文明共建活动。宁波口岸各查验单位、生产企业和代理企业十分注重文明创建活动。镇海海关、宁波港集团已成为全国文明单位,宁波海关通关中心(现场业务处)等14家单位成为浙江省省级文明单位,还有50余家被评为各类全国文明示范单位、省级文明示范单位。2009年,针对金融危机给外贸发展带来的冲击,各有关单位都开展了以文明创建促进服务提升为主题的各类创建活动。在推动文明自建的基础上,宁波市口岸打私办着重推动文明共建活动:组织有关部门奔赴宁波市内各县(市、区)开展送政策活动,到浙江省、内外开展口岸环境宣传推介活动;组织口岸查验部门和东海舰队举办“口岸杯”乒乓球赛和“贺岁杯”足球赛。宁波市口岸协会组织船代、货代企业举办上千人规模的运动会。有关县(市、区)和各港区也举办了丰富多彩的各类创建活动。
文明和谐口岸建设课题研究取得新成果。在2008年首次开展文明和谐口岸建设的基础上,根据宁波市政府领导的要求,2009年,宁波市口岸打私办对文明和谐口岸建设进行了专题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果。文明和谐口岸建设应“以共建促自建,以自建带共建,重在参与,贵在坚持,有效凝聚,合力推进,最终建成执法监管高效、服务优质、通关便捷,政府与查验部门间团结协作、企业与执法管理部门间密切配合、诚实守信经营的文明和谐大口岸”为建设目标,坚持自建与共建相结合,逐步形成“以文明自建为点、以单位共建为线、以港区共建为片、以区域共建为面”的全方位、多角度的发展框架。由此形成文明和谐口岸建设的长效机制,不断深化文明和谐口岸建设的内涵。课题受到了宁波市副市长邬和民的充分肯定,为下一步扎实开展文明和谐口岸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10件实事】①支持海关监管机制改革,通过通关、查验、物流监管和风险监控等四大中心的设置,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提高口岸把关服务效能。②推进检验检疫直通放行制度的实施,积极创造条件,让更多企业、商品适用直通放行范围。③推进电子口岸信息平台建设,做好8个试运行项目的正式验收,选择论证一批新项目,注册用户有较大增长。④做好优化宁波口岸环境对省内外腹地的宣传推介工作,使之成为推动国际集装箱运输发展的新亮点。⑤推动空港快件监管中心和空港通关中心建设,推进航空快件业务的发展。⑥做好卡口智能化系统的推广应用。通过完善系统集成,向全港各集装箱码头推广应用。⑦推进“无水港”建设,加快发展海铁联运,在稳定宁波--义乌海铁联运基础上,争取开通甬赣海铁班列。⑧稳定和降低口岸综合费用,加强对行政(事业)收费行为的监管,规范企业服务价格收费行为,有效遏制乱收费、巧立名目收费和垄断性行业自定标准高收费。⑨继续培育和推出一批诚信企业。⑩建立大通关投诉协调机制,健全诉告服务网络,为外贸企业以最快速度和效率,解决进出口岸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四大中心】物流监管中心、风险监控中心、通关中心和查验中心。
【分类通关】指海关通过科学运用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方法,以企业守法管理为核心,综合各类风险要素,按照风险高低对出口货物实施分类,在通关过程中采取不同的管理要求和管理程序,实施差别化作业的通关管理模式。
【管检分离】检验检疫管理业务与执行业务相分离的运行机制,使业务管理部门和业务执行部门职责明确,各司其职。
【两关两检】“两关”,即杭州海关和宁波海关;“两检”,即浙江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和宁波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一单多(两)报】通过电子口岸系统整合,与海关和检验检疫等口岸执法部门推出的“一单多(两)报”系统,让企业只需输入一次申报数据,就能通过专线传输到各执法部门部门,实现一次录入,多方使用。
【文明和谐口岸建设】通过广泛动员口岸监管部门、生产作业单位、代理服务企业和进出口企业等所有口岸部门及单位,积极参与文明和谐口岸建设活动,努力推动宁波口岸的科学协调发展,服务优质高效,执法廉洁公正,诚信体系健全,文化特色明显,通关品牌一流,进而优化口岸综合环境,提升口岸整体竞争力,实现宁波口岸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整体发展。
【宁波国际航运服务中心】位于宁波市东部新城商务区,通过中心内海关、检验检疫、海事等单位联合办公,宁波港口岸的货物、船舶及出入境的相关人员可享受“一站式、一条龙”通关服务。目前,进驻该中心的单位有宁波海关、宁波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宁波海事局、宁波市口岸打私办、宁波现代物流规划院以及宁波港集团公司、宁波电子口岸公司、各船舶代理、货物代理公司、报关、报检公司,法律咨询、金融服务等机构及企事业服务单位。
(宁波口岸打私办邱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