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宁波市口岸打私办在宁波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转型升级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手段,以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为目标,推动从大通关建设向实施大口岸战略的转变,同步推进对外开放和国内合作,统筹建设电子口岸平台和实体通关平台,共同营造诚信环境与文明和谐口岸,促进监管水平和服务质量同步提升,传统物流业和现代物流业协调发展,在优化宁波口岸环境,提升口岸综合竞争力,打造大口岸、促进大发展等各方面均呈现良好态势。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影响逐渐缩小,外贸经济形势日益回暖给口岸发展带来的新时机,宁波市口岸打私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口岸发展主动权,加快推动海港口岸及空港口岸发展步伐,较好完成了2010年初制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据统计,2010年,港口货物吞吐量4.12亿吨,同比(下同)增长7.38 %;集装箱货物吞吐量1300.35万标箱,增长24.75%;口岸进出口贸易额1613.44亿美元,增长37.95%。宁波口岸检查监管出入境船舶1.37万艘次,其中外轮1.18万艘次,检查出入境人员近26万人次。新辟集装箱航线13条,累计229条,其中远洋干线124条,近洋支线53条,内支线20条,内贸线32条。月均航班超过1150班,最高月航班达1292班。宁波空港出入境飞机2884架次,出入境旅客402748人次(不包括机组人员);完成集装箱海铁联运28139TEU,其中甬温快线完成23060TEU,浙赣线完成5077TEU,西安线2TEU。
宁波梅山保税港区按期封关运作。2010年6月29日,宁波梅山保税港区一期通过国务院联合验收组的验收,开始实质性封关运作。宁波市口岸打私办完成梅山保税港区口岸监管机制和服务模式创新工作任务,制定了《梅山保税港区监管服务机制创新工作方案》(甬政办发〔2010〕62号)。该方案95%以上内容已得到实际应用,有效保障了保税港区口岸依法监管,整合资源,优化流程,电子支撑,高效运作。同时,宁波市口岸打私办积极推进梅山保税港区口岸信息化建设各项任务,协调相关各方在梅山口岸信息平台上共同作业,资源共享。统一信息平台已搭建完成,2010年6月12日通过验收,6月29日投入使用。与同类保税港区比较,宁波梅山保税港区统一的信息平台基础架构和功能设置已处于国内先进水平。自2010年8月26日投入试营运至10月底,梅山保税港区集装箱货物吞吐量完成4.69万标箱。
宁波镇海保税物流园区申报准备工作完成。2010年3月,宁波市委副书记、市长毛光烈在北京参加全国两会期间,专程赴海关总署就镇海保税物流园区等事宜进行了拜访、商谈。海关总署署长盛光祖表示支持,并希望把它建成全国液化品物流中转重要基地,把保税贸易做大做强。2010年4月份,宁波市口岸打私办牵头完成镇海保税物流中心(B型)申报准备工作,2010年5月份得到省政府批文后,已按程序将设立中心的申请由宁波海关呈报到海关总署。
口岸扩大开放成效明显。完成2002年前开放码头的确认工作,确定了共计52座02年前开放码头(泊位)的正式开放身份。宁波梅山保税港区国际集装箱码头1#、2#泊位获准临时进靠国际航行船舶,为梅山保税港区按计划封关运作创造了条件。分别完成了北仑山多用途码头、大榭招商国际集装箱码头1#泊位、大榭关外5万吨级油码头的正式开放验收工作。截止2010年年底,宁波海港口岸已开放码头(泊位)共90座(其中临时开放10座)。完成北仑四期集装箱码头对外开放验收的前期协调工作,要求省政府组织预验收的请示已报送省政府,同时认真做好穿山边检站筹建的各项准备工作。
空港国际通关中心(快件监管中心)挂牌运营。宁波市口岸打私办牵头成立筹备领导小组,制定了《关于宁波空港口岸通关中心(快件监管中心)建设运营筹备工作的总体方案》,主动细致做好协调工作,严格按照时间表跟踪督促工程进展。空港管委会(筹备组)成立后,宁波市口岸打私办主动做好支持、指导、协调工作。2010年11月29日,宁波空港口岸通关中心试运营,运行情况良好。此举将进一步完善宁波快件业务的服务能力和服务领域,进一步优化物流产业链,促进产业调整。
第十轮口岸大通关建设顺利实施。以10件实事为抓手,持续推进大通关建设。宁波海关深化和完善监管机制改革,进一步优化“四大中心”运作机制,完善物流监控指挥中心的建设和运作,建立查验指挥中心、风险控制指挥中心和通关指挥中心。宁波检验检疫局推进口岸运行和监管模式改革,优化入境检验检疫流程,建立“无货申报、分类堆放、前置处理、集中查验、卡口放行、目的地检验”的入境检验检疫工作机制,同时实施浙江省域出口直通放行机制等。
海铁联运和“虚拟航班”初见成效。宁波市口岸打私办积极推进海铁联运工作,促进口岸功能向内陆腹地延伸。宁波—温州沿海快线集装箱班列已正式开通,一年来运营良好且呈发展趋势,宁波—温州沿海快线集装箱班列是目前国内运行速度最快的货运列车,最短运行时间3小时57分,时速可达每小时120公里。为解决宁波空港国际航线少,货运量小和出口企业货源足而无运输出的矛盾,宁波市口岸打私办力促虚拟航班开通。宁波机场海关现已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海关和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海关签署了出口联程中转货物监管合作备忘录,促成了沪甬杭甬“虚拟航班”业务的开通,推进了宁波空港主动融入长三角航空圈步伐。“虚拟航班”开通以来,长期困扰企业的“出口无路”难题得到了有效缓解,宁波空港空运出口转关的货运量出现了快速增长。据宁波机场海关统计,2010年,宁波空港进出口货运总量为14440吨,进出口转运关运输量达9635吨,占总货量的66.72%,同比增长25.05%,其中进口转关货运量为4202吨,出口转关货运量为5433吨。
通关实体平台建设扎实推进。按照“党建带动创建,推进中心工作发展”的思路,宁波国际航运服务中心党委紧紧围绕打造国际一流航运服务中心和建设“三个平台”的目标,以争创省级文明单位为工作重点,全力保障航运中心稳步运行。积极组织进驻部门及单位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提升服务进出口企业的水平。扎实推进通关平台资源整合、航运交易平台、口岸信息监控(应急指挥)平台、人才创业平台和航运服务业基地等,不断推动中高端航运服务体系建设,努力实现宁波口岸的转型升级和跨越式发展。目前,海关90%以上报关业务,国检90%以上的口岸和报检业务在航运中心和北仑通关中心完成。
宁波口岸征求企业意见座谈会成功举行。为进一步服务进出口企业,优化口岸综合服务环境,增强宁波口岸的吸引力和辐射力,2010年,宁波市口岸打私办继续组织口岸有关部门和单位先后赴萧山、富阳、诸暨、嵊州等省内开放型经济较为发达的9个地市,开展宁波口岸宣传推介和征求意见座谈会。通过宣传推介宁波口岸环境,广泛听取各地近400家外贸进出口企业、货代、船代企业、仓储企业等意见和建议。各地企业对进一步改善宁波口岸环境提出了近70条意见和建议,现场解答企业咨询30多条。推介活动结束后,及时梳理和归并了有关建议和意见42条,并提交口岸各有关单位进行整改落实。随着企业信心指数的增强,据统计,2010年宁波口岸吸引力和辐射力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异地企业从宁波口岸的进出口货物金额960.1亿美元,增长38.7%,占同期口岸进出口总额的59.5%,其中:进口366.3亿美元,出口593.8亿美元,分别增长37.6%和39.4%。
文明和谐口岸建设深入推进。在2009年开展文明和谐口岸建设调研课题的基础上,宁波市口岸打私办深入交通、卫生系统等部门学习调研。在此基础上,研究拟定《关于建立健全文明和谐口岸建设共建工作体系》及《关于开展在全市口岸系统争创文明和谐口岸示范窗口、文明和谐口岸服务标兵的通知》,并召开文明和谐口岸建设共建工作会议,布置了建立健全文明和谐口岸建设共建工作体系和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争创“文明和谐口岸示范窗口”、“文明和谐口岸服务标兵”两项工作,为下一步深入推进文明和谐口岸建设奠定扎实基础。
课题研究扎实开展。2010年,宁波市口岸打私办紧密结合口岸打私海防工作实际,认真开展了《建设宁波国际航运服务中心的目标内涵要求及对策研究》、《宁波口岸“十二五”发展规划》、《建设宁波智能口岸试点方案》、《宁波口岸中介代理业研究》等数十项课题研究。通过课题研究,以超前视角和战略性眼光对口岸打私海防新形势进行认真调研和科学分析,进而增强口岸打私海防工作的主动性和前瞻性。
电子口岸建设保证宁波口岸的领先力。宁波电子口岸建设不断推进。2009年度政府推进的8个项目试运行一年后顺利通过终验收,2010年经论证确定的4个政府推进项目已立项开发。2010年,宁波电子口岸新增注册用户2673家,累计达11757家;平台传输并处理报文交换量超过1100万票。“无水港”建设迈出新步伐。2010年初,江西上饶和鹰潭国际物流中心(无水港)开始实质性运作,截止2010年12月底,承运箱量超过5077标箱。省内萧山和绍兴的陆路口岸“双重运输”快速发展,由宁波国际物流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开发完成的双重运输系统在电子口岸信息平台上线运行后,合作的车队已达15家共计500多集卡车辆,合作货代客户已达70多家,全年共承运了7.02万标箱,为2009年全年2.19倍(其中萧山5.31万标箱,绍兴1.71万标箱),经测算每标箱节省陆路运费200元,新增效千万余。
“打防结合”提高宁波口岸的诚信力。继续保持打击走私高压态势,反走私形势继续保持平稳。宁波海关缉私部门共立案各类走私违规案件12101起,同比增长 82%。其中,刑事立案29起,同比增长 16%,案值9727万元,涉嫌偷逃税1858万元。继续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全年累计各类培训近百场次,印发各类资料18000余册,共计1356家进出口企业的2000余名管理人员参加培训。评选出429家外贸进出口企业为“2009年度宁波市进出口诚信企业”,使我市的进出口诚信企业总数达到了713家。不断深化企业升类,全市新增AA类企业14家,增长93%,新增A类企业149家,增长8%,基本达到年度工作目标,国检信用管理A级企业1693家,也有较快增长。规范进出口企业经营行为,推进诚信建设,深入调研形成的《关于提升宁波口岸中介代理服务业发展若干意见》,已经市府办公厅以甬政发〔2011〕1号文件形式下发。
注重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增强海防管控力。围绕“加强海防管理,扩大管控范围,实现部门联动,促进沿海地区安全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海防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如期完成,初步实现了对沿海重点区域的管控。以市海防监控中心为平台,推进海防管理信息资源整合。海防安全形势总体平稳,海防管控能力进一步增强。
强化机关自身建设提高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执行力。2010年4月,宁波市口岸打私办增设办机关党组织专职副书记,从而大大提升办机关党组织和航运中心党委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自2010年5月起,宁波市口岸打私办在办机关和航运中心深入开展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服务型党组织为主要内容的创先争优活动。同时,认真组织开展“千局万站优化发展环境”主题活动,第七轮文明机关创建活动,深化作风建设年活动,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活动等。做好结对共建和帮扶工作。组织开展领导干部上廉政准则专题党课,强化全体干部职工廉洁从政的廉政观念和服务意识。
【10件实事】①编制宁波口岸“十二五”发展规划,研究提出“十二五”时期宁波口岸主要任务和重大项目。②优化宁波海关“四大中心”运作机制,建设物流、查验、通关和风险监控指挥中心。优化职能,完善联系配合机制。继续推进分类通关改革,开展进口分类通关试点工作。③优化检验检疫业务管理和运行机制,构建科学合理、运行高效的业务管理新格局。完善省内出口商品“产地检验,口岸直通放行”运作模式。④深化航运服务中心发展战略研究,探索建立运输工具、商品贸易交易承载平台。⑤继续推进电子口岸建设,检关合作,通关单“一单两报”争取试点;信息平台项目建设、功能整合、服务应用和运行保障取得新成效。⑥拓展腹地,推进 “无水港”建设。推广萧山国际集装箱重进重出“双重模式”经验,扩大应用范围。⑦推进国际集装箱海铁联运。做好配套设施建设,研究改进启运地与目的地查验部门对国际集装箱申报、查验、监管和服务保障工作。⑧实现梅山保税港区一期封关运作,落实监管机制创新目标,信息平台搭建完成,初步实现“单一窗口”功能目标。⑨继续开展宁波口岸在省内外腹地的环境宣传推介工作。⑩持续推进口岸诚信体系建设,完善诚信考评机制,再培育和推出一批进出口诚信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