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宁波市口岸打私办按照发展海洋经济、建设国际强港的总要求,深入开展“三思三创”活动,继续以上海等先进口岸为标杆,大力实施大口岸战略,坚持以扩大对外开放与密切国内合作来推动口岸基础建设,坚持以体制、管理和科技创新来推动大通关建设,坚持以构建诚信体系和主动综合协调来推动文明和谐口岸建设,努力提升宁波口岸的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据统计,2011年, 宁波口岸进出口总额为2004.4亿美元,突破2000亿美元大关,创历史最高记录,同比增长24.2%;其中进口766.9亿美元,同比增长26%,出口1237.5亿美元,同比增长23.1%。宁波港货物吞吐量4.33亿吨,同比增长5.15%;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2.3亿吨,同比增长13.26%。集装箱吞吐量1451.2万TEU,同比增长11.6%。宁波海港口岸出入境船舶15356艘次,同比上升12.25%。宁波海港口岸出入境人员291943人次,同比增长12.35%。宁波港集装箱航线比去年同期新增8条,达236条,其中远洋干线126条、近洋支线58条、内支线20条、内贸线32条,宁波港月均集装箱航班达1268班。宁波空港出入境飞机3800架次,同比增长31.76%;出入境旅客472764人次,同比增长17.38%;进出口货运总量6746吨,实际同比增长40.39%(不含虚拟航班即转关货运量),其中国际出港3963吨,国际进港2783吨。
在口岸对外开放方面,顺利完成宁波北仑四期正式开放的国家验收工作。同时,扎实推进宁波北仑四期2#泊位对外开放、宁波梅山保税港区码头1#、2#泊位延长临时进靠国际航行船舶期限、宁波梅山口岸开放审批、宁波穿山北港区水陆域开放、宁波穿山北港区企业码头临时开放、宁波象山二类口岸升一类、宁波镇海化工品保税物流中心申报、“三位一体”港航服务体系建设以及相关企业拟开放码头准备等工作。
在对内合作方面,根据宁波与舟山既是组合港又是两个关区“一港两区”的特点,努力创新宁波—舟山港口岸监管机制,继续完善“企业自主选择通关地、口岸放行”的“一关通”新通关模式,最大限度地方便企业。根据港口联盟、无水港建设情况和省内、省际海铁联运班列开通运行情况,及时跟进口岸间的密切合作,建立不同关区间的沟通协调机制,努力推进区域大通关。试行建立针对重点承运企业的跨关区“一卡通”新通关模式。先后赴温州、台州、杭州、义乌、绍兴、嘉兴等浙江省内重点市县和江西南昌等浙江省外重点腹地继续开展宁波口岸宣传推介活动,并征求企业对宁波口岸的意见建议,增强腹地企业对宁波口岸的信心指数,吸引腹地货源。2011年,宁波口岸吸引力和辐射力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异地企业从宁波口岸的进出口货物金额1227.6亿美元,增长27.9%,占同期进出口总额的61.2%,比2010年底提高1.7个百分点。四是继续完善宁波空港与上海、杭州空港之间“虚拟航班”(一关通)的通关监管模式,保持宁波航空口岸货运的竞争力。同时,按照“客货并举,以货为主”的原则,重点推进国际航线航班、国际货运航线的发展。2011年,宁波空港国际快件国际全货机业务顺利开展,结束宁波没有国际快件业务的历史。推进空港货物与海关特殊监管区之间及海港口岸之间的便捷流通,实现海空港联动。目前宁波栎社保税物流园区“直通关”运行顺利。
组织实施第十一轮口岸大通关建设,优化提升政务环境。2011年,宁波市口岸打私办赴绍兴、萧山等地,走访外贸生产企业、货代企业和物流企业,就新一轮大通关建设工作开展调研,重点围绕“双重运输”模式最新情况开展调研,推进国际集装箱双重运输快速发展。依托“无水港”开展的集装箱公路双重运输操作服务平台日趋成熟,吸引了30家车队和60家货代加盟。2011年来,宁波港集团又在义乌、袍江、柯桥等地推广双重运输模式。2011年共承运了13.9万标箱。《2011年宁波口岸大通关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甬政办发〔2011〕166号)经宁波市政府办公厅印发给各相关单位后,明确了全年大通关建设主要工作任务以及大通关建设重点做好的“十件实事”。继续推动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继续推进宁波海关“四大中心”建设和分类通关改革,扩大检验检疫浙江省内通关单直通放行制度实施范围。继续实施“365天×24小时”通关加班制度。
贯彻落实宁波市政府2011年1号文件精神,培育规范商务环境。2011年年初,宁波市政府下发了《关于提升宁波口岸中介代理业发展水平若干意见》(甬政发〔2011〕1号)文件。根据文件精神,宁波市口岸打私办认真制定了《若干意见》的任务分工及2011年工作的实施细则。通过建立宁波口岸相关信息公开制度,充分利用宁波电子口岸平台、宁波海关《企业办事平台》和12360服务热线、门户网站等提高宁波口岸中介服务透明度。着力推进宁波口岸中介企业信用管理等级,2011年,宁波市共有海关AA类管理企业37家、A类管理企业1944家;国检A级企业2409家。同时,经海关等6个部门联合推选,共评选出2010年度宁波市进出口诚信企业218家。宁波海关企管、通关等部门还建立了报关企业报关差错率在5%以上的定期公布制度,较好地起到了对报关企业提高报关质量的警示作用。积极开展政策宣传和业务培训,提高海关A类、AA类企业覆盖率。
充分运用现代科技和信息手段,建设高效港务环境。运用现代科技和信息手段加快通关效率,通过H986等先进设备,加强检验检疫实验室建设等措施,进一步减少开箱查验、商品检验检疫、危险品查验等查验时间,加快查验速度。通过运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对船舶、集卡车、集装箱、码头、堆场等可视、可控、可管程度,提高监管与服务效率。
完善“一体两翼”通关实体平台。“一体”即宁波国际航运服务中心。2011年,在宁波国际航运服务中心党委的领导下,在各进驻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宁波国际航运服务中心成功创建成为浙江省文明单位,同时获得浙江省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荣誉称号。宁波国际航运服务中心着力打造“大通关”服务品牌,宁波海关推出“通关我帮您”服务品牌,宁波检验检疫局打造“窗口标准化”服务品牌,宁波海事局积极打造“蓝丝带”服务品牌。2011年10月,由新华社、人民日报、《共产党员》杂志社、浙江日报、宁波电视台等十余家中央及省市各级媒体组成的联合采访团来到宁波国际航运服务中心,对各口岸进驻单位"创先争优"活动开展情况及先进典型事迹开展采访活动。由宁波市口岸打私办上报的《打造“大通关”服务品牌 建设国际一流航运服务中心》信息,被中央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的《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简报》第1619期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创先争优专刊刊登。宁波航运交易所落户宁波国际航运服务中心,进一步提升了宁波国际航运服务中心的发展能级。“两翼”之一的宁波北仑海港通关中心已运行多年,现正由宁波保税区进行重建,待完成后实行产权置换,同时进一步完善相关功能。目前,宁波海关90%以上报关业务,宁波检验检疫局90%以上的报检业务在宁波国际航运服务中心和宁波北仑海港通关中心完成。“两翼”之一的宁波新空港通关中心(快件中心)于2011年1月正式投入使用,目前宁波海关、宁波检验检疫局的快件、货运业务机构配置完善查验人员已全部进驻,宁波空港口岸日常通关时间延长30分钟,实行“货物5+2预约报关”,快件全货机业务实行24小时运营,为服务企业提供了良好的通关环境。
推动电子口岸升级为“智慧口岸”。建设智慧口岸(口岸应急指挥中心)是今后发展的重要方向。进一步拓展宁波口岸应急联合指挥中心功能。2011年来,在一期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信号源渠道,不断完善数据监控、视频监控、物流监控、数据展示功能。目前,宁波检验检疫局基于电信全球眼的用于监控重点工厂生产、码头等的视频信号源;航交所船员交易信息、船舶交易信息、航运运价指数发布等信号源已接入完毕。宁波口岸应急联合指挥中心展示一楼大屏幕已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下一步海关卡口和查验场地的视频信号源、海事船舶进出口岸统计数据显示图表、海防监控视屏等信号将陆续接入宁波口岸应急联合指挥中心。2011年宁波电子口岸建设继续推进,平台注册企业量、数据交换量、平台运行项目数量等都有稳步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显著提高。研究制定了《宁波电子口岸信息平台“十二五”发展规划》。包括AIS系统扩容扩能等7个2011年度政务项目进展顺利。口岸物联网建设又有新进展。2011年,宁波市口岸打私办与浙大软件学院合作开展了《宁波口岸物联网应用策略与制度研究》课题研究,从研究内容与保障措施方面进行了制度和策略研究。由宁波市口岸打私办撰写的《宁波口岸物联网建设初探》获宁波市党政系统优秀调研成果三等奖。宁波国际物流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完成了电子铅封的开发工作,已选择车队试用。
筹建宁波国际航运交易所。根据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国际强港建设规划,宁波市口岸打私办在科学调研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建立符合经济发展阶段、符合宁波特点的航运交易及管理模式。宁波航运交易所是根据宁波市领导相关指示要求,由宁波市口岸打私办牵头,其他单位共同配合推进的“十二五”项目之一。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经过近半年的筹备,目前,宁波航运交易所建设已确定“一所三平台五市场”的发展路径,并联合宁波市江东区、宁波保税区和宁波大榭管委会等组建宁波航交所公司,已于2011年12月16日开始试运行,主要开展船舶交易、船员劳务交易、集装箱舱位交易、液体化工租船交易和航运金融衍生品交易等业务,并把船舶交易、集装箱“双重运输”交易、拼箱交易等集中到航运服务中心,同时研究开展其他交易工作。
完善文明和谐口岸建设共建工作体系,进一步增强口岸整体合力。目前,宁波文明和谐口岸建设共建工作体系已经建立,形成了“以文明自建为点、以单位共建为线、以港区共建为片、以区域共建为面”的全方位、多角度工作格局。2011年度“文明和谐口岸示范窗口”、“文明和谐口岸服务标兵”评比活动正有序开展。通过各口岸单位之间的良性互动,提高通关效率,提升服务水平,不断深化文明和谐口岸建设的内涵,增强文明和谐口岸建设的整体合力。
按照“找问题、查根源、解难题”的工作思路,继续坚持深入调研,主动协调的工作方法。2011年,宁波市口岸打私办紧密结合口岸打私海防工作实际,完成了王辉忠书记国际强港课题子课题《宁波港口软环境建设研究》、宁波市政府重点资助课题《口岸吸引力与腹地货源供给适配关系探究》以及《宁波口岸物联网应用策略与制度研究》等多项课题。其中,由宁波市政府副秘书长、宁波市口岸打私办主任徐高春亲自带队调研的《宁波航运交易所建设可行性研究》、《宁波航交所运行机制研究》系列课题,明确提出了宁波航交所机构设置、运行机制、有关政策支持和保障措施,为航交所的筹建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10件实事】①宁波国际航运服务中心争创全国文明单位。②完善宁波海关“四大中心”建设,建立健全指挥中心布局。③继续做好海关进出口分类通关改革试点工作。④省内外贸企业出口商品“产地检验,口岸直通放行”机制的应用比例不断提高,应用范围不断扩大。⑤宁波空港国际快件监管中心正式启用,国际快件业务开通。⑥贯彻甬政办〔2011〕1号文件精神,规范中介代理服务业经营行为取得新成效。⑦宁波航运交易所挂牌运作有序推进。⑧宁波口岸应急联合指挥中心扩容扩能进展顺利。⑨开展宁波口岸环境宣传推介,浙江省内外腹地货源有新拓展。⑩国际集装箱双重运输快速发展。
【货物5+2预约报关】出口货物实行每周7天工作制,进口货物实行预约加班,节假日照常办理申报手续,保障货物及时通关。
【一所三平台五市场】“一所”是航运交易所;“三平台”是航运交易平台、航运信息平台和航运服务平台,“五市场”是建立健全船舶交易市场、船员劳务市场、集装箱舱位交易市场、化学品船租运市场和航运金融市场。即依托宁波及周边地区发达的航运业、船舶工业和临港产业优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实施“六个加快”战略,以主动对接和融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为主线,以打造区域特色、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航运交易所为目标,重点建设航运交易平台、航运信息平台和航运服务平台,建立健全船舶交易市场、船员劳务市场、集装箱舱位交易市场、化学品船租运市场、航运金融市场,全面提升港口发展和航运服务水平,推动宁波早日建成国际强港和浙江海洋经济核心示范区。
(撰稿人:邱琳 联系电话:0574-87186525)
二〇一二年二月二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