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2016年,宁波市口岸打私办在宁波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按照建设宁波“一圈三中心”的总体要求,围绕打造一流口岸的总体目标,抢抓“一带一路”机遇,补短板,拓功能,落实“三互”,推进口岸大通关建设改革,优化宁波口岸综合环境,提升口岸综合竞争力,继续保持在沿海口岸的领先地位。
2016年,宁波口岸进出口贸易额累计1768亿美元,位居全国第六位(前五大口岸为上海、深圳、南京、青岛、黄埔);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累计9.2亿吨,位居世界第一;集装箱吞吐量累计2156万标箱,位居世界第四位;宁波空港口岸出入境旅客110万人次,同比增长8.6%。
大力推进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2016年1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宁波等12个城市为第二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2016年宁波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70亿元,是2015年全年进出口总额的3.4倍。其中,进口总额为53.65亿元人民币,约8.01亿美元;出口总额为32.31亿美元,约216.48亿元。宁波综试区首批7个线下产业园区授牌成立。坚持“进出口并举、多区域并发、多模式并存”的发展思路,加快“互联网+外贸”、“互联网+制造”的融合发展,以海曙区服饰家纺、鄞州五金工具、余姚家电、慈溪家电、宁海家具等5个特色区域经济为试点,推动产业集群与跨境电商融合互动。探索B2B、B2C、B2B2C等跨境电商出口多模式发展。吸引了网易、京东、阿里巴巴、苏宁易购等一批知名跨境电商企业落户和开展合作。创新政府服务,宁波市政府设立每年2000万元以上的市级跨境电商专项扶持资金。宁波海关、宁波检验检疫局等监管部门管理重心下移,摸索出了一系列“进得来、管得住、放得快”的跨境电子商务创新举措。跨境电商综合信息平台上线运行、跨境电子商务学院成立,为宁波跨境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借助中东欧博览会、甬港经济合作论坛等平台,积极帮助企业拓宽渠道、拓展市场,受到中外企业的广泛好评。
扩大口岸开放。2016年,梅山保税港区滚装及杂货扩建码头开放的验收工作完成。穿山港区(北)正式开放工作稳步推进。象山石浦港区国际航行船舶临时进出新港码头时限延长。宁波国际邮件互换局于2016年6月28日正式运营。
全港创卫成功。2016年11月9日,北仑、镇海港区和栎社国际机场顺利通过世卫组织专家组的实地测评验收,并获得高度评价。2016年11月10日,宁波市被正式授牌成为“全港创卫示范城市”。至此,自2008年,宁波市口岸打私办牵头启动国际卫生港创建工作以来,宁波所有对外开放的口岸全部成功创建国际卫生港。国际卫生港是世界卫生组织对国际通航港口安全及卫生控制能力的一种国际认证,也是《“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的最新国家战略。这对于宁波港口经济圈发展,打造国际强港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深入推进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全面深化关检合作“三个一”。鼓励口岸监管单位进一步简政放权,提升口岸通关效率。继续深化通关无纸化改革。加快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整合口岸信息资源,进一步简化统一单证格式和数据标准。宁波“单一窗口”实现与检验检疫业务系统进行数据对接;船舶“单一窗口”已实现船舶出境业务在四家联检单位的全覆盖。
深化通关无纸化改革。进一步简化无纸化审核签约手续,稳步提高无纸化申报比例。截止2016年年底,无纸化报关单率和税费电子支付比例分别为97.1%和87.1%。深入推进出口集装箱电子化放行试点,实现了出口集装箱放行全程无纸化,打通货物验放“最后一公里”,减少了纸质单证传递,降低了企业的交通、人工和时间成本。实施通关单无纸化,每批货物可为企业降低通关成本200元,缩短通关时间0.5个工作日,全年可节约近4万个工作日和近千万元。
口岸诚信建设和反走私综合治理双管齐下。一方面,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净化口岸中介市场。推进高资信企业培育及认证工作。目前,宁波市共有海关高级认证企业104家,一般认证企业2932家,符合高资信标准的认证企业占在册企业总数比例近10%;检验检疫信用AA级企业49家,位居全国前列。动态调整企业信用等级,创新开展企业信用等级预警服务。开展第二届宁波市口岸中介服务诚信企业评选活动。2016年,对企业进行评价累计655家,其中,A级企业52家,B级企业590家,C级企业12家,D级企业1家。另一方面,强化反走私综合治理。下发《2016年宁波市反走私综合治理工作考核标准》,加强跨境电商等新兴业态走私风险的调查研究。积极协调多方力量开展海陆联合打击,牵头组织开展打击成品油走私“春雷2016”、打击卷烟走私等专项行动,反走私形势持续保持平稳。
推进宁波航运交易发展。把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契机,加快推进高端航运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宁波国际航运服务中心通过了省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的综合评价验收。《宁波国际航运物流产业集聚区5年发展规划》编制完成。强力开展招商引资,打造港口经济圈航运服务业核心功能区。推进航运交易发展。2016年,宁波航运交易所完成交易额67.45亿元,同比增长34%。其中航运舱位交易市场完成交易量135.69万TEU,同比增长27.9%,交易额51.93亿元,同比增长34.9%;船舶交易市场完成交易额14.88亿元,同比增长31.4%;航运服务人才市场完成交易额0.64亿元,同比增长28%。境内海运费网上支付结算额达1.24亿美元。
海上丝路综合指数深入研发。具有鲜明特色的海上丝路综合指数体系已经构建完成。同时建设海上丝路航运大数据中心,为海上丝路指数建设提供数据源和技术支撑。深化与波罗的海交易所的合作,已合作的四条航线指数稳定、准时发布。与新加坡交易所就航运金融衍生品方面加强合作与交流。主流媒体多渠道进行指数推广。成立航线经理人俱乐部,建立航线特约评论专家机制。围绕航运产业发展和市场服务需求,不断扩大指数的分析和应用。海上丝路指数2016年正式写入国家“十三五”规划,在国际航运市场中的影响力日益提高。
创建全国文明单位常态化工作机制。积极做好年度检查和三年复评的准备工作。巩固和深化国际航运服务中心文明创建成果,开展“文明单位、文明窗口、文明标兵”争创活动。加强学习型航运服务中心建设,组织进驻单位开展共建活动,丰富干部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一圈三中心】“一圈”是指以宁波舟山港为龙头,建设覆盖长三角、辐射长江经济带,服务“一带一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港口经济圈。“三中心”是指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制造业创新中心、经贸合作交流中心、港航物流服务中心。
【三互】口岸管理相关部门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
【B2B】企业跟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运作方式。
【B2C】企业跟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运作方式。
【B2B2C】商品或服务的供应商、电子商务企业跟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运作方式。
【国际邮件互换局(交换站)】国际邮件互换局是向境外邮政机构封发邮件总包和接收、开拆、处理境外邮政机构发来的邮件总包的机构。国际邮件交换站是与境外邮政机构或受委托的运输机构直接交换国际邮件总包的机构。
【关检合作“三个一”通关模式】海关与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合作优化查验、放行流程,实行“一次申报”、“一次查验”和“一次放行”。“一次申报”即“一次录入、分别申报”,对依法须报检报关货物,企业可在企业端一次性录入关检申报数据,分别完成报检和报关。“一次查验”即“一次开箱、关检依法查验/检验检疫”,关检双方对口岸现场同一批货物均需查验时,通过公共信息平台对碰查验、检验信息,按照“一次到场、一次开箱”的原则,依照各自规定要求共同进行查验作业。“一次放行”即“关检联网核放”,海关和检验检疫部门分别发送对货物的核放信息,企业及其代理人凭海关和检验检疫部门的核放信息办理货物提离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