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是宁波最大的资源;开放,是宁波最大的优势.
1979年6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宁波港对外开放,翻开了改革开放后宁波口岸起步发展的崭新篇章。1980年,宁波市人民政府口岸办公室成立,统筹协调宁波口岸建设发展工作。40年来,宁波口岸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奋斗历程,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八八战略”为指引,勇立潮头,敢为人先,建设大口岸、推动大开放、实施大通关、建设大平台、发展大物流,有力支撑我市“名城名都”建设、国家“一带一路”及长江经济带战略,为全国高水平开放贡献了“宁波经验”和“宁波力量”。
至2020年,宁波口岸进出口额已达到1.66万亿元人民币,稳居我国前5大关区行列,全面构建了发达的对外开放与国内合作体系、高效的口岸监管服务体系、成熟的电子口岸信息化体系、齐全的集疏运物流体系和先进的口岸文化体系,形成了集海、陆、空、邮港及海关特殊监管区为一体的现代化国际大口岸。
“十三五”期间,宁波口岸聚焦大开放、大环境、大平台、大合作、大服务建设,努力完成五大任务、建设四大工程,推动宁波口岸工作取得长足进步。一是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海港口岸开放稳步推进,空港口岸开放功能不断提升,机场三期建成,邮路口岸开放实现新突破,我市跻身海铁联运全国第二大港,顺利实现“全港创卫”,指定口岸功能实现全覆盖,口岸辐射带动能力逐步提升。二是口岸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大通关”协作持续推进,通关模式持续改革创新,口岸“服务争效”大力实施,口岸整体通关时间明显压缩,口岸通关综合成本持续下降,宁波成为口岸营商环境全国前三标杆城市。三是国际航运集聚区建设迈上新台阶,重大项目招商成果丰硕,连续四届国际航交会成功举办,海上丝路系列指数影响力不断扩大,国际航运服务中心蝉联全国文明单位。四是智慧口岸水平显著提升,“单一窗口”标准版全面推广运用,地方版特色功能建设成果丰硕,联合运维保障运行平稳,运维模式调整工作有序推进。五是反走私综合治理力度不断加大,走私违法犯罪形势明显好转,口岸诚信体系建设得到广大企业高度认同与积极参与,口岸经济秩序与健康发展得到较好维护。六是口岸卫生及防疫工作成效突出。宁波经过世界卫生组织多轮考核认证,成为全国首个“全港创卫示范城市”。口岸疫情联防联控、外轮应急处置、空港临时航班保障等工作有效开展,牢牢守住了杜绝疫情通过口岸扩散蔓延的底线。
“十四五”期间,宁波口岸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宁波口岸将坚持以“八八战略”为指引,紧紧把握建设“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自贸区建设等国家和省市重大战略机遇,紧紧围绕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等国家和省市重大决策部署,围绕“双一流”、促进“三转变”、实现“五提升”,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好统筹“港产城”的良性互动,推动宁波口岸向高质量发展、更高水平开放,为推动宁波走在高质量发展前列、争当打造“重要窗口”模范生贡献口岸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