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事人员正在对船舶设施设备进行检查。
日前,在宁波海事局政务服务窗口,巨杰科技发展集团工作人员蒋颖一次性拿到了“巨杰4000”轮的所有船舶证书,此时距离她提交申请仅过去两天。作为一艘服务海上风电工程项目的4000T级起重船,“巨杰4000”轮价值数亿元,每早一日投入生产建设,都将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1
船舶办证从“分头办”变为“协同办”
船舶是海上交通的重要工具。过去,船舶投入营运前,需在海事、交通、船检、保险机构等办理20余本证书(文书),来回奔波6次,耗时长达1月。船舶每停航一天,都将给航运企业带来超10万元的经济成本。
为解决海船办证过程中存在的材料多、耗时长、多头跑、成本高等问题,浙江海事局牵头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浙江、宁波监管局以及中国船级社浙江分社五部门联合发文,自今年5月1日起,在全省实施“一船多证一次通办”政务服务。
对此,浙江试点开展“一船多证一次通办”政务服务改革,由海事部门牵头交通、金融监管、船级社,通过打通跨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让船舶证书、文书办理从过去的多部门“分头办”“串联办”,转变为跨部门“并联办”“协同办”。该项机制的主要做法是:
一窗受理并联办。由海事部门牵头,联合交通、船检、金融监管等部门,通过建立《宁波海事局关于实施海事政务“一船多证一次通办”服务的通告》《关于实施“一船多证一次通办”多部门协同发证五项举措的通告》等机制,改变原先船舶证书文书按序逐项申请、逐项审批的传统模式,实行海事部门“一窗受理”,交通、船检、金融等部门高效协同、并联办理的新模式。
精简材料缩时间。通过减免重复材料、官网可查材料、互为前置材料,将过去船东办证需要提交的69份材料缩减至35份,办结时限由法定的30多个工作日骤减至2个至3个工作日。
数据共享智能办。依托海事协同管理系统和浙政钉、企业微信等数字化平台,各部门间实现了船舶登记、船舶检验、船舶保险等信息的实时流转,数据互通。
船舶办证不停航。在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引领下,2022年1月,“一船多证一次通办”服务机制与交通运输部海事局长三角海船转籍“不停航”机制有机结合,升级为“一船多证一次通办+不停航”服务。即船舶在享受证书通办服务的基础上,还可持原有效证书继续航行,减少因过户停航造成的营运损失。2023年9月,该服务由长三角拓展至全国,实现全国范围内转籍到宁波的海船不停航通办,有力提升地区航运竞争优势。
申办人只需在海事政务窗口提交“一船多证一次通办”申请,就可以实现22项服务事项由联办单位采取预收预审、共享信息方式,协同一次办成。
2
吸引众多优质船舶和航运企业落户宁波
一次性拿到“巨杰4000”轮所有船舶证书后,巨杰科技发展集团工作人员蒋颖的喜悦溢于言表,她说:“原先我们办理全套船舶证书,要向海事、船检、保险机构等申请办理登记、检验、保险等多个手续,每个部门都要跑,手续全部办好要不少时间。现在我只要到海事窗口跑一次,就能把所有的证书都办下来,比以前方便多了。”
该机制一改船舶办证须停航的传统做法,让老船东注销与新船东登记同步推进,允许船舶在持原有效证书的前提下,再由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协同签发短期营运证,就可以在办证期间继续从事航行、作业等活动,解决了航运企业“不停航”办证期间“准航不准营”的难题。宁波海事局政务中心主任徐红尔介绍。全流程审批时间由原来法定的30多个工作日压缩至2个到3个工作日,实现海事政务平均办结时限较法定办结时限压缩90%以上,行政服务效率大大提升,群众满意率达到100%。
自2020年在全国首创以来,“一船多证一次通办”机制已累计服务宁波辖区的423家航运公司、1098艘船舶,为企业节约经营成本约80亿元。
与此同时,机制的推出吸引了众多优质船舶和航运企业落户宁波,形成地区航运量增质优的良好发展态势。2023年至今,宁波全市新增航运企业64家、船舶117艘、运力183万载重吨,分别增长19.4%、9.2%、17%,海船平均总吨提升至6902吨、为全国平均的2.1倍,为加快形成宁波“大港大航”良好格局提供有效助力。
“接下来,我们将联合各部门围绕企业落户、船舶建造、转籍、营运等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条,协同提供政策解读、金融帮扶、数字化转型等事前事中事后服务,深入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为广大航运企业带去更多实惠。”宁波海事局法规处负责人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