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舟山港位于我国东南沿海,背靠长江经济带与东部沿海经济带“T”型交汇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大陆重要的集装箱远洋干线港、国内最大的铁矿石中转基地和原油转运基地、国内重要的液体化工储运基地和华东地区重要的煤炭、粮食储运基地,是国家的主枢纽港之一。海域岸线总长4750公里,用于规划港口深水岸线384.9公里,2020年,宁波舟山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1.72亿吨,同比增长4.7%;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872万标准箱,同比增长4.3%,运输生产实现了逆势增长,货物吞吐量连续第12年保持全球第一,集装箱吞吐量继续位列全球第三,其中,宁波海港口岸位于我国海岸线中段的东海之滨,处于中国大陆沿海与长江黄金水道的交汇点,由北仑、镇海、宁波、大榭、穿山北、梅山、象山、石浦等港区组成,是一个集内河港、河口港和海港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的现代化深水大港。
宁波海港口岸规划岸线173公里,深水岸线120公里,已建成生产性泊位327座,万吨以上106座,10万吨以上29座。集装箱泊位26座,可停靠世界上最大的专用液化船舶的 5 万吨级散装液体化工专用码头,可停靠并接卸国际第六代集装箱船舶的集装箱专用深水码头等一批全国之最的码头。并拥有七里峙、虾峙门、金塘、北仑等处共 88.2 平方公里锚地,可锚泊万吨级船舶近200 艘。拥有集装箱航线235条,其中远洋干线120条,连通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形成了覆盖全球的集疏运网络。并有镇海炼化、北仑电厂、三星重工、埃索中油、金光粮油、正大粮油等一批中外企业自备开放码头等大中小泊位相配套、多功能、多层次的综合性港口,在全国铁矿石、石油、煤炭等大宗散货运输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作为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港口城市,以海港口岸为依托的临港产业正在逐步扩大,对国内外投资者的吸引力日益增强,临港工业、现代物流业、国际贸易及相关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宁波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支撑。与港口发展密切相关的集输运网络日趋完臻,宁波口岸的投资和服务环境日趋完善,这些都有力地推动着港口运输和临港产业的快速发展。为适应口岸对外开放,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宁波临港产业不断完善,面积为 29.6 平方公里的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全国最大的开发区之一,也是浙江省乃至华东地区能源、原材料基地和出口加工区;面积为 2.3 平方公里的宁波保税区,以北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依托,是与国际市场紧密联系并按国际惯例运作的自由贸易区;面积为 30.84 平方公里的北仑区大榭岛,经国家批准,也享受开发区的优惠政策;面积为7.7平方公里的宁波梅山保税港区位于梅山岛,岸线资源丰富,港口条件良好,重点发展以国际贸易为龙头、以港航运营为基础、以现代物流业为支撑、以离岸服务和休闲旅游为配套的现代服务业;面积为27平方公里的象山县石浦港,是全国著名渔港和对台小额贸易区,是以临港工业、客货运输、对台贸易、海洋渔业和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港区,也是三门湾地区经济发展的中心。
从全球来看,宁波海港口岸具备独特的区位及资源优势、良好的港航物流服务、扎实的大宗商品中转储备交易和强劲的腹地经济支撑,具备良好的建设和发展基础,概括而言,宁波港具有六大特点:
(一)自然条件优越。宁波港港域“水深流顺风浪小,不冻不淤陆域大”,年可作业天数达350天左右,是世界少有的深水良港,核心港区主航道水深在22.5米以上,30万吨级巨轮能自由进出港,40万吨级以上的超级巨轮可候潮进出。现阶段国内40万吨矿石码头布局四大港口的七个泊位,宁波舟山港拥有其中三个泊位,截止2017年2月已成功靠泊作业10艘次40万吨矿船,是国内目前唯一可满载吃水靠泊该类船舶的港口。宁波舟山港也是国内接靠大型集装船舶最多的港口,至2017年2月,已成功靠泊1.8万标箱以上大型集装箱船舶407艘次,最大曾挂靠全球最大1.94万标箱的“地中海戴安娜”轮。港内拥有亚洲最大的原油码头,2005年和2017年,先后三次迎靠载重吨为42万吨的全球最大油船“泰欧”轮。
(二)区位优势明显。宁波港位于我国南北沿海和长江航道“T”型结构的交汇处,区位优势明显,向内不仅可连接沿海各港口,而且通过江海联运、海河联运、海铁联运等直接覆盖华东地区及长江流域;向外直接面向东亚及整个环太平洋地区,是中国沿海向美洲、大洋洲和南美洲等港口远洋运输辐射的理想集散地。目前,已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通航,全球前20名的集装箱班轮公司均已登陆宁波舟山港,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之一。
(三)港口功能齐全。宁波海港口岸由宁波、镇海、北仑、大榭、穿山、梅山、象山、石浦等8个港区组成,是一个集内河港、河口港和海港于一体,大、中、小泊位配套的多功能、综合性的现代化大港。现有生产泊位327座,其中万吨级以上大型泊位106座,是中国大陆大型和特大型深水泊位最多的港口。经营范围主要包括集装箱、铁矿、原油、煤炭、液化品、件杂货等货物装卸业务,作业货种齐全,并有较为完备的服务平台,在宁波,以国际贸易展览中心、国际航运服务中心、国际金融服务中心等三个中心为基础,一个集港航、物流、船货代理、金融、保险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国际航运服务平台已经形成。海关、国检、海事、银行、法律、码头公司、代理公司和物流企业等相关单位实现了一站式服务。海上丝路指数之宁波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21条分航线指数也已发布,海运费保险服务、航运管理服务平台以及航运物流电子商务平台等高端航运服务也集中亮相。此外,宁波航交所与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合作,开发了国内海运保险产品,这也是国内服务贸易信用保险领域全国首创的航运金融产品。
(四)腹地经济发达。宁波港所在的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活跃的区域之一,目前长三角经济总量位居我国各区域经济体首位。宁波港的直接经济腹地为浙江省,主要间接腹地为上海、江苏、安徽、江西、湖南、湖北、重庆、四川等长江沿线地区。随着项目拓展、业务拓展力度的加大,物流网络体系的日益完善,腹地不断向中西部及新疆、西安等西北地区延伸,覆盖我国南北沿海,并辐射台湾地区及日韩等国。根据有关数据,宁波舟山港承担了浙江沿海港口约95%外贸货物、近100%国际集装箱、长三角港口近35%外贸货物的运输任务,是长三角和长江沿线地区对外贸易的主要口岸。
(五)集疏运网络完善。宁波港具有水路、公路、铁路和管道等多种运输方式,是国内运输方式最完备的港口。近年来,为拓展港口发展空间,宁波港提出了“一体两翼三路”的港口发展思路,积极“走出去”,加强码头、“无水港”及物流服务网络的战略布点,基本形成了以宁波舟山港为枢纽,嘉兴、太仓、南京港和温州、台州港等为南北两翼,“卫星港”、内陆“无水港”、铁路服务网点等为重要节点,水路、铁路、公路齐头并进的“一体两翼三路”集疏运网络体系,港口辐射力、竞争力明显提升。水水中转体系日益完善,2016年水水中转箱量占全港集装箱总量的24.8%。海铁联运快速发展,先后开通了台州、绍兴、金华、义乌、兰溪、合肥、鹰潭、上饶等10条班列,并将海铁联运业务延伸至赣西、湖北襄阳、陕西西安、四川成都、重庆、新疆等地,在绍兴、金华、义乌、上饶、鹰潭等地建立了14个“无水港”,物流业务增势强劲。
(六)品牌优势明显。近年来,在不断加大基建技改投入、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同时,深入推进服务品牌建设,港口作业效率、服务水平和对外形象明显提升。桥吊最高单机效率达235.6自然箱/小时,创造了装卸效率世界纪录;铁矿石船时效率名列全国前茅。近年来,宁波舟山港获得了中国港口行业十大影响力品牌、中国十大最让人满意港口等荣誉,并成功入围2005年度世界集装箱“五佳港口”(中国大陆唯一入围港口)。
宁波海港口岸正积极推动港口扩能升级的转型创新,努力把宁波港建设成为国际枢纽型、绿色安全型和智慧服务型的高水平世界一流大港。宁波口岸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和省委十三届十次全会精神,坚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统领,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主动作为,紧密结合梅山国家级新区开发开放、北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大榭开发区、宁波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坚持港口能级与港口功能并重、制度创新与服务保障同步、基础建设与航运服务双轮驱动、港口与城市和谐发展的思路,充分发挥港口比较优势,对标国际国内先进水平,消除瓶颈制约因素,补齐关键环节短板,以提升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为主线,以加快港口转型升级为主攻方面,以港口技术和服务创新为引领,着力提升港口枢纽功能,着力增强港口辐射能力,着力优化港口集疏体系,着力完善航运服务,以港口发展助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为加快建设国际港口名城、打造东方文明之都,早日跻身全国大城市第一方队和“一带一路”建设贡献港口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