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3年口岸工作及成效
2023年,市口岸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高标准开展主题教育,坚决履行以“口岸先行”服务“两个先行”的使命担当,各项工作全面推进,特别是在宁波港口岸扩大开放、智慧口岸建设试点、反走私县域治理、跨境贸易便利化、冷链监管场地等方面取得了5项国家层面的标志性成果,开创了口岸和反走私工作新局面,为我市“争创市域样板、打造一流城市、跻身第一方阵”发挥了口岸的独特作用。主要开展了八方面工作:
(一)全力扩开放提效能,口岸对外开放开创新局面。一是宁波港口岸扩大开放获国务院批复同意。系统谋划、全力推进穿山、象山港和石浦三个港区9个泊位(船坞)对外开放,从上报到获批历时不到一年,得到市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和各方广泛好评。特别是象山港和石浦两个港区首次获批开放,实现宁波港八大港区全开放,全局意义重大,央视新闻联播进行专题报道。二是宁波港口岸吞吐能力持续释放。梅山9号泊位首次临时启用,穿山1号泊位、石浦新港码头延续临时开放,梅山6-8号泊位、冠保码头、中宅矿石二期码头延续临时启用,梅山10号泊位开展内支线作业。三是空邮口岸承载能力持续增强。开通首条定期洲际客运航线和4条第五航权全货机航线,推动国际邮件互换中心发展,开通义乌—宁波海运国际邮件跨关区转关监管新业务。四是口岸合作成果持续显现。打造“口岸服务‘甬’无止境”口岸与腹地联动服务品牌,协同口岸单位开展长沙、岳阳、武汉等地沿江揽货。结合山海协作、东西部协作推动口岸业务向腹地延伸。深化“2+2+X”杭甬跨境贸易便利化工作机制,推动甬舟口岸实现引航一体化。
(二)全力促改革通堵点,口岸营商环境建设取得新成效。一是有效实施跨境贸易专项行动。在全国率先开展跨境贸易便利化改革专项行动,取得明显成效,得到国家口岸办充分肯定和企业广泛好评。宁波作为跨境贸易标杆城市在全国优化营商环境现场会上作典型发言。二是推动梅山冷链基地获批海关指定监管场地。推动梅山冷链基地进境肉类、进境水果和冰鲜水产品海关指定监管场地获海关总署批复同意,助力打造“全球重要的肉类蛋白资源配置中心”。三是综合施策助企降本减费。在全国首创海关AEO高级认证跨部门“联合激励”机制,有效降低高资信企业制度性通关成本,全市新增海关高级认证企业18家,总数达到124家。牵头制定《降低宁波舟山港装船前成本十条措施》,会同市财政局持续做好免除查验没有问题外贸企业吊装移位仓储费试点工作。四是攻坚破难助力新能源汽车出口。畅通新能源汽车出口最大堵点,牵头建立全省首个新能源汽车集装箱出口“一站式”作业场地,顺利打通“可折叠商品车专用框架”方式出口新通道,宁波口岸日装箱能力提升至1000辆以上,实现提能提速降本。
(三)全力争试点拓应用,口岸数字化改革迈上新台阶。一是智慧口岸建设试点获批。积极申报国家智慧口岸建设试点,全程参与国家指导意见和建设标准制定,研究提出依托“单一窗口”打造口岸智慧监管、综合服务、运行管理和基础设施等四大体系的一流智慧口岸建设方案,获国家口岸办批复同意,列入全国首批8个智慧口岸建设试点城市。二是持续拓展“甬e通”服务功能。“甬e通”一期项目建成上线后,得到各方的广泛关注和企业的充分认可,获评全省数字经济系统最佳应用。依托“甬e通”大数据优势,与建行合作推出全国首创面向口岸小微企业的特色金融产品——“口岸云贷”,为解决口岸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得到企业积极响应。与中信保合作推出资信导航、风险预警、国别图书馆等信息服务;与税务部门合作开展出口坏帐退税项目建设,多项应用服务开发齐头并进。。三是“单一窗口”功能业务不断攀升。“单一窗口”货物申报率、交通工具申报率、舱单申报率实现三个3个100%。积极对接国家“单一窗口”标准版,开展属地查检业务管理系统试点,优化进口危险化学品申报功能应用。拓展宁波“单一窗口”特色功能,优化“浙里办”上架功能,完善船舶供退料申报系统及口岸收费公示系统。
(四)全力引项目强平台,航运产业发展增添新动能。一是强化优质项目招引。把握航运服务业新动向,千方百计招引之江海运、环航海运、海液通航运等一批航运总部企业落户集聚区。IMarEST中国代表处实体注册取得重要进展,集聚区入驻企业运营的第二艘以宁波城市命名的“协海宁波号”轮交付命名,国际航运资源配置能力进一步提升。二是强化合作平台扩能。成功举办第五届中国(宁波)国际航运物流交易会,参展企业、观展人次、意向成交额创历史新高,为中东欧博览会注入服务贸易功能。指导举办海丝沙龙、金融保险与智能航运研讨会、国际船舶动力高级研修班等活动,有力推动航运企业交流创新、合作共赢。三是强化航运数字创新。指导完善“海上丝路指数”产品体系,首次发布由海关总署和宁波市人民政府共同编制的中国-中东欧国家贸易景气指数。会同鄞州区研究建设集聚区发展平台项目,力求构建集聚区项目招商可视化、统计分析智能化、企业服务精细化数字平台。
(五)全力保亚运优服务,口岸综合保障水平有新提升。科学设置宁波机场和火车站8条抵离流线和12个服务点位,高质量完成沪杭甬三地口岸904名涉亚来甬人员抵离服务和1200余万元的海港口岸涉亚物资通关服务,实现“来时好、走时顺”针对航运集聚区重点项目,组建“多部门+属地街道”落地服务组,在企业注册核名、综合贡献返还、办公场所租赁、业务运营保障等方面提供一对一配套服务。持续巩固国际航运服务中心全国文明单位创建成果,不断加强安全、绿色、有序管理,不断提高对海关、海事、边检及入驻企业的服务保障水平。
二、2024年口岸重点工作
(一)总体思路及目标
2024年,市口岸办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秉持“建设世界一流口岸,服务世界一流强港”的“双一流”标准,大力实施“攻坚提升年”行动,坚持从体系化构建着眼、问题化导向着手、项目化推进着力,实现口岸和反走私工作新突破新提升,以“口岸先行”的实绩实效服务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征程中贡献口岸力量。
(二)重点工作
1.聚焦能效并举,攻坚提升口岸开放“协同度”。一是全力推进口岸扩大开放验收工作。按照国家口岸查验监管的要求,会同属地政府及相关单位,研究制定推进工作方案,编制口岸开放验收路线图、时间表,认真落实码头、航道、锚地等基础设施和口岸查验设施建设,推动项目尽快具备扩大开放验收条件,力争在“十四五”期间通过国家验收。二是大力提升空邮口岸发展水平。协助拓展国际客货运航线,稳定运行并不断开通第五航权航线,进一步发挥国际邮件互换中心作用,积极拓展口岸新业态,实现扩面提量。三是强化口岸开放协同治理。建设口岸开放“一件事”平台,聚焦管理、服务两大功能,实现口岸开放和码头运营状况的全程跟踪把控和分析应对,提升口岸开放效率和效能。
2.聚焦智慧便利,攻坚提升口岸环境“公认度”。一是扎实开展跨境贸易便利化改革专项行动。坚持目标导向、需求导向,通过学习借鉴和自我改革创新,全面提升通关、物流、查验等各领域便利化水平。强化多跨协同、政策集成,拓展精准靶向服务成功案例,统筹解决同类共性问题,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深化AEO企业跨部门联合激励,加大AEO企业联合培育培训力度。二是精心组织实施智慧口岸建设试点。围绕设施智能、监管高效、服务一流和智慧赋能、协同治理、融合发展的要求,联合海关、海事、边检、港口部门,重点推进口岸智慧监管、综合服务、运行管理和基础设施四大体系建设,着力打造具有海港特色、宁波辨识度和示范意义的一流智慧口岸。三强化协作发挥港口硬核动能。打造立足宁波、服务浙江、辐射长三角及长江经济带的口岸服务网络,助力内陆“无水港”和“海铁联运”发展,持续唱好杭甬“双城记”,深入口岸腹地开展政策宣传推介,立足口岸服务强化山海协作、东西部协作。
3.聚焦提质扩量,攻坚提升航运产业“集聚度”。依托市口岸协调委力量,强化市区企联动工作机制,在资源导入、活动合办、平台共享等方面凝聚合力。实施新一轮集聚区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及时高效做好政策兑现。科学评估研判招商线索,制定集聚区项目引培清单,实行“链主制”招商,重点招引航运总部、船舶交易、航运金融保险、国际船舶管理等机构,培育新兴船东,提升国际航运市场资源配置能力,促进产业链向两端延伸。鼓励引导企业举办各类航运产业经贸活动,提升集聚区的行业品牌影响力。